
核心提示:校友鄭培坤同志不忘初心,始終堅持“義、利”兼顧、以“義”為先,帶着一腔熱血反哺家鄉、回報社會,得到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可。2015年5月被岑鞏縣評為“勞動模範”;2015年7月和2016年7月先後兩次被岑鞏縣委評為“優秀共産黨員”; 2016年2月評為岑鞏縣第二屆“誠實守信道德模範”;2016年10月評為貴州省第五屆“誠實守信道德模範”;2016年7月榮獲共青團貴州省委和貴州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廳2014-2015年度“青年崗位能手”稱号;2017年1月榮獲團中央、農業部第十屆“全國農村青年緻富帶頭人”稱号;2017年10月被黔東南州委、州人民政府評為“黔東南州2017年脫貧攻堅十佳緻富帶頭人”;2017年12月被貴州省扶貧開發領導小組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先進個人”;2017年12月被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和農業部表彰為“全國農業勞動模範”。2018年4月被黔東南州工商聯評為“優秀十大企業家”,2018年4月貴州省總工會授予“貴州省五一勞動獎章”。
冬日的黔東南天氣寒冷,在岑鞏縣大有鎮塔山村的大山深處,鄭培坤正身穿迷彩服,腳穿大水鞋在豬舍裡忙碌着。這位被當地人譽為“研究生豬倌”的養豬達人,正在籌建村裡的第二個現代化養豬場。
現年34歲、畢業于yl7703永利的鄭培坤是貴州省岑鞏縣大有鎮塔山村人。碩士研究生畢業後,他一直在湖北從事生豬養殖。在武漢參加了幾次春晖活動後,加上家鄉黨委政府和團組織的引導和感召,鄭培坤決定返鄉,帶領鄉親們發展養豬産業。他放棄在大城市的資産和優越生活而返鄉養豬,曾一度不被鄉親們理解。
鄭培坤說:“我從事養豬行業整整10年了。在外養豬也是養豬,家鄉有需要回來創業更有意義,也更便利!”
農村貧困的生活讓他看到了父輩的艱辛,從小他就在心裡樹立了理想,10年來,鄭培坤先後經曆了“完成學業圓兒時夙願”“放棄資産返鄉創業”“遵守諾言帶領鄉親緻富”的“三部曲”。
第一部曲:完成學業圓兒時夙願
“我高考第一志願填的就是yl7703永利的‘動物科學’專業。”鄭培坤說,這在别人看來是一個冷門專業,但卻是他夢寐以求的。因為他小時候經常跟着村裡當獸防員的叔叔“出診”,看到豬牛羊病得不行了,打幾針後就活蹦亂跳了,很神奇。
當時,農民種地全靠牛耕,經濟來源就靠賣肥豬、雞、鴨等家畜,如果耕牛或豬生病死了,一個家庭就有可能因此變得更加貧困。從那時起,鄭培坤就暗暗的在心裡樹立了夢想,長大以後,也要像堂叔一樣當一名獸醫,為鄉親們服務。
2005年大學畢業後,鄭培坤“初心”不改,為了把所學知識予以實踐,他先在武漢一家外企做了兩年畜牧獸醫工作,之後在湖北發展生豬養殖産業,做得風生水起,年收入曾超過百萬元。
但是,兒時的理想無時不在他的腦際浮現,故鄉的親人無時不讓他牽挂。
第二部曲:放棄資産返鄉創業
2012年春節,鄭培坤攜妻兒返鄉探親,看到老家很多鄉親因外出務工導緻一些土地荒廢、生活依然貧困。此情此景,鄭培坤覺得非常心酸,他多想能為家鄉做點什麼。想來想去,兒時的理想讓他當即決定放棄湖北的養殖場返鄉創業,讓鄉親們在家門口也能掙錢。
說幹就幹,春節過後,鄭培坤就在塔山村流轉了20多畝土地,在當地政府的幫助下,建起了年出欄5000頭的标準化養殖場。與很多規模化養殖場不同,他養豬自己配料,豬要養到六七個月才出欄。2014年,首批生豬出欄上市,由于肉質好,雖然價格比一般生豬高,但非常暢銷。
随着養殖規模的擴大,他成立了岑鞏縣雙農牧業有限公司,主要從事生豬養殖,飼料加工和技術服務。随着養豬産業的興起,他在村裡搞起“訂單農業”,帶動相關産業發展,越來越多的村民不再外出打工。
據統計,他的公司直接帶動農戶玉米、南瓜種植200餘畝,惠及3個自然村300餘戶。
與此同時,鄭培坤還結對幫扶村裡有勞動能力和願意從事産業發展的貧困戶,按成本價供給豬苗和飼料,免費提供技術,平均每戶一年可增收8000餘元。
“大學生有技術、懂市場、有誠信,我們相信他。”村民鄭爾松說,在鄭培坤的帶動和指導下,他養豬、賣酒,一年收入有10多萬元。
如今,結合國家的精準扶貧政策,鄭培坤正在全力“演奏第三部曲”,帶領更多貧困群衆共同緻富。
第三部曲:信守諾言帶富一方
“鄭培坤對縣裡脫貧的輻射帶動作用還将進一步顯現。”大有鎮鎮長楊煉說,除塔山村外,其他周邊中洞村、長溪村、茂隆村等7個村正在依托他的公司進行抱團脫貧。
為帶領更多群衆緻富,2016年,在岑鞏縣委縣政府的關懷和支持下,鄭培坤積極響應黨的号召,第一個參與到“千企幫千村”系列活動中來。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模式,實現大有鎮“萬、千、百、十、一”工程,鄭培坤出資100萬元,聚合7個貧困村的脫貧幫扶資金各50萬元,合計450萬元,共同組建貴州思府農牧有限公司,建設年出欄一萬頭生豬的規模化标準養豬場。每個貧困村每年将實現30萬元至40萬元的股份分紅,240多戶1000多名貧困群衆将從中受益,為7個貧困村2018年脫貧出列奠定了堅實的産業基礎。
“我返鄉創業,就是為了完成兒時的心願,讓父老鄉親們早日脫貧過上好日子;同時,也希望能帶動更多的人回鄉創業。”鄭培坤說。
受鄭培坤影響,他的父母、妻子以及遠在湖北宜昌的嶽父母也來到他的豬場幫忙。在鄭培坤的帶動下,他所在的村現在90%以上的年輕人不再選擇外出務工,也跟着發展起産業緻富。
2016年,鄭培坤當選為岑鞏縣生豬生态養殖産業協會會長兼黨支部書記,在他的帶動下,該協會會員迅速發展到56人,遍及該縣各鄉鎮。其中,高應權、王細華、邊興鵬等骨幹會員更是回到家鄉創辦合作社帶領着當地群衆共同緻富。
2018年1月1日出版的《當代貴州》雜志以“敢擔當 能作為”為題,報道了鄭培坤返鄉創業緻富帶富的春晖故事。
被禮聘為春晖使者之後,鄭培坤說:“黨和政府給了我這麼好的平台和政策,讓我發展養殖,帶領老百姓脫貧緻富,這是對我的信任和支持。我一定要和鄉親們一起撸起袖子加油幹,把我所學的專業技術與多年養豬經驗奉獻給家鄉的脫貧攻堅事業。”
岑鞏縣扶貧辦副主任吳欽明說:“未來,我們還将進一步完善人才服務機制,傳播春晖理念,吸引更多像鄭培坤這樣優秀人才到岑鞏縣安家立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