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利證書及榮譽
中國畜牧業博覽會在南京召開,團隊合影
張衛元榮獲武漢市十大科技創業企業家
(文|動科動醫通訊員 郭嬌 南湖新聞網記者 王子淵)無論是面對面采訪張衛元還是坐在台下聽他演講,腦海中關于他的形象總是有無數個褒義詞在時刻湧動。如果隻用“堅持不懈”“遠見卓識”之類的形容詞來定義他,那麼這對他的描述實在不夠立體化。誠如張衛元所言,失敗者大多相似,成功者各有不同。從一個懷揣着創業理想的普通青年到業界認可的國内獸藥品牌引領者,他有着大衆所界定成功人士的普适品質:善于探索、急流勇進、高瞻遠矚。然而,當旁人目光聚焦在張衛元自身特質上便會發現,這個在事業發展中多次不按常理出牌的人,擁有可貴的創新精神和超乎尋常的整合資源之能力。
“苦難,你休想打倒我!”
1989年,對于當時就讀于yl7703永利獸醫專業的二年級本科生張衛元來說無疑是黑色的歲月。慈愛的父親因病去世,家中變故不斷,經濟重擔落在母親一人肩上。
“我永遠忘不了母親悲痛欲絕的神情,她呆呆地看着天空,眼淚不住地往下流。”父親逝去後,家裡的境況愈發艱難困頓。“兄弟姐妹們吃過很多苦,遇到的困難不計其數。”夜裡想起父親時,張衛元便繞着獅子山一圈又一圈地跑,累到不行就直接躺在地面上。
回憶起二十幾年前這段充滿了離别之痛的時光,張衛元至今難以釋懷,“可是生活又怎能盡人意?苦難,你休想打倒我!”這句話後來陪他挺過多年的風風雨雨。
大學五年期間,張衛元數次擔任班長、支書等學生幹部職務。他還通過競聘上崗參與到學校後勤食堂的管理,成為夥食監督組組長。
大學畢業時張衛元決定放棄國家分配,跳出體制去尋找更廣闊的天地。他覺得安于現狀是最可怕的狀态,而專注目标,成功女神就會垂青于你。
創業的源起
和獸醫專業的同屆學生一樣,張衛元起初對自己的學業選擇并不看好,還萌生了轉專業的想法。在大衆看來,獸醫專業的畢業生多是從事“背着醫藥箱在鄉村給豬、牛打針”的“不體面”職業。
大二那年的《病毒學》課堂上,從德國回來的陳煥春老師在授課前向大家詳細地講述了國外獸醫行業的發展以及對人才巨大的需求,同時斷定我國畜牧獸醫業擁有無限的發展潛力。
陳煥春的一席話令張衛元重新審視本專業,創業的想法萌動起來。
張衛元先是和同學合夥在學校步行街開起了大米店,小小的米店讓張衛元對于“創業”二字有了更深層次的認知,他開始意識到供貨渠道、倉儲條件、銷售渠道、賣家服務等諸多要素在米店發展中的重要性。
大學五年級,張衛元發現朋友所在的公司目标客戶均為大型企業,購貨流程極為複雜,并且無法為中小型客戶提供銷售服務。張衛元敏銳地覺察到中小型客戶的消費需求以及服務空白。
“我在人流量的省農牧局附近開了一個店,就是為了吸引這些中小型客戶。”他幽默地說道,“那時我就騎着一輛自行車到處推銷,用你們現在流行的話說就是背心短褲是我的标配,走到哪裡都是這個造型,什麼形象啊氣質啊完全顧不上。”
1994年,武漢周邊的中小型客戶幾乎全部與張衛元合作。從賺第一桶金6萬元到1997年賺200多萬元,他花了三年時間。
“我得找到自己事業發展的‘根’”
1997年,武漢某聯合養殖企業被正大收購,後者采取“公司規模化養殖加農戶散養”經營模式。張衛元準确地捕捉到其中的商機,“養雞技術的導入使得農戶養殖需要大量器材設備,而這些在本地都不容易得到。”
這一年中,張衛元去了二十幾次廣東,用一輛又一輛的貨車将雞疫苗、雞舍規劃必需設備運回武漢。在他看來,給客戶提供了其他公司無法滿足的服務,那麼才能處于相對優勢的平台上。
1998年到2000年後,中國的養殖格局和獸藥市場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養殖産業由規模比較大的國有體制向家庭專業型轉變發展,獸藥市場由過去的國有壟斷經營到先進市場的全面開放,國外的獸藥品牌依托潮流順勢打入中國市場。
張衛元也幾乎是一枝獨秀,他拿到了20多家國外獸藥在湖北地區的代理權,他的獸藥經營理念也因與外資企業合作得到極大的升級。
2001年,張衛元的獸藥代理事業走到巅峰,銷售金額達6000多萬,直至今日,大部分獸藥企業的銷售額仍難以超越這個數字。
然而有一天,某個外資企業要求張衛元隻能獨家代理他們的獸藥,否則就終止合作。張衛元陷入沉思,他認識到若想不被他人牽制,自己必須獲得主動權,代理别人的品牌永遠找不到自己事業發展的“根”。
在此之後,張衛元偶然結識台灣回盛公司的老總,幾經周折合資建立了武漢回盛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經營發展聚焦豬藥。
“一生做好一件事,一生做好‘豬文章’。”這是張衛元找準公司定位後對自己的勉勵,“我不是作家,但我有一顆磨穿鐵硯‘寫’好‘豬文章’的決心。”
那時候張衛元繞開了國外大公司的普遍做法,不僅限于省級經銷商渠道,張衛元還将經營範圍輻射至縣級。”用張衛元的話來說,回盛公司是把競争者的“偏房”變成自己的“正房”,這一經營策略使他的二次創業相對順利許多,他終于找到自己事業發展的“根”。
吃水不忘挖井人
成功後的張衛元飲水思源,積極地回饋社會、母校和一路同行的公司職員。
出身華農的教育背景讓他在創業道路上獲得諸多資源,張衛元一直默記于心。擔任企業班主任,與學生座談交流,以親身實例勉勵後輩學子。這是他一直在做的事。
“我們現在有研究員60多人,許多來自華中農大,母校不斷為我們輸送優秀人才和資源,我們必須做好校企合作的無縫對接。”張衛元真誠地說道。
不斷地為公司職員創造更好的就業途徑,在規範地推進公司上市工作同時,不忘與老職員們共享公司發展的成果。
“有些元老級别的職員身體不好或是想尋求更長遠的發展,我們公司理應為他們創造有利的條件。走到今天這一步,作為公司的管理者,‘責任’一詞對我而言意義重大。”張衛元深知成功來之不易,事業發展中的每一個幫助者和追随者都值得以實際行動感恩回饋。
回想公司發展這些年,張衛元感慨萬千,堅持和專注是推動公司發展的核心理念,而勤奮務實則是企業走向成功的制勝法寶。創業維艱,每個走向成功的人絕非僅靠幸運,邁向成功的道路上,除了需要飽滿的熱情,更需要創業者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和百折不撓的意志。
一生做好“豬文章”,這是張衛元最樸素的光榮和夢想。
審核人:劉三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