傑出校友

當前位置: 首 頁  >  每周人物  >  傑出校友

劉金松:做個有俠義的“江湖人”

發布時間:2017-10-30  作者:  浏覽次數:

 

核心提示:從20歲時學習“養豬”專業,到之後或無奈或喜悅的就業和創業過程,劉金松始終認為年輕人就應該“下得去”,這樣才能“上的來”,更應該能有深入一線的積極态度、從基層做起的堅定決心。

七月,浙江長興縣,大街上的柏油路在太陽的炙烤下變的軟軟的。中午十二點,劉金松結束了一上午的年中總結會議,走出辦公樓,沿着新建的廠房,急匆匆地趕往員工食堂,遇到剛用完餐的職工,還會親切地打聲招呼。

“我現在每天都過得特别的充實,白天工作,晚上除了應酬之外,睡前還會看看材料,處理一些公司瑣碎的事宜。上學時,是為自己學,而現在,更多的出于對社會、家庭還有員工的責任。”劉金松吞了幾口飯,又趕回會議室開始下午的會議,“這周末又沒辦法回杭州了,周六周日都安排得滿滿當當。”

“我有一個‘江湖夢’”

1990年,成績優異的劉金松被yl7703永利動物營養專業錄取。對于安徽安慶一個偏遠農村的農民們來說,每年能培養一個大學生本就不容易,得知劉金松要去農業大學還是學習動物營養的知識時,他們很不理解。“養豬還要學嗎?不如跟我學好了。”甚至有村民這樣戲谑。當時的劉金松,眼中充滿了對未來的渴求之焰,對于他人的不解或嘲笑,他選擇一笑而過。

事實上,在大學裡要學習的東西比養豬要複雜艱澀得多,也有用得多。劉金松瘋狂地汲取知識,因為他知道,隻有學到手的知識才是真正能改變命運的利器。事實也證明,他用所學到的知識成就了如今常人難及的事業。

大學裡,擔任班長的他經常和同學們談人生、談理想。“班裡大多數同學都出身農村,大家發愁的,無非是什麼時候能在城裡買得起自己的房子和車子。”劉金松亦是如此,在進入社會之前,他隻幻想着在某個糧食局做一名小小的科員,擁有一份穩定的收入,按部就班地生活,直到退休,頤養天年。

1994年,大學畢業的時候,他的老師彭健問他:“金松,畢業了,有什麼理想?”他說:“我不希望以後的日子裡,去買個青菜還得讨價還價。”就這樣,他和一群畢業的同學,背着行囊,乘着鐵皮無座火車來到浙江杭州。一入杭州,同學們便都東西去也,留他隻身處在原地,“天地之大,哪裡才是我的立身之所?”

初到民生藥業添加劑分廠,雖然自己是大學生,工資發放是按照幹部的體制,但一個月隻能拿到160元,而當時的農民工工資已經達到一個月600百元。周末偶爾給自己加個餐,排骨面已經是最奢侈的食物了。工作六月,苦于沒錢,他借了兩千元,回家過年。

作為家中長子,兩個弟弟的教育費用也需要他來承擔,而這樣的工資是沒有辦法滿足家裡的需要的,劉勁松思前想後,覺得還是自己出去闖蕩為好,“這也可能是因為我一直有一個‘江湖夢’吧!”

“江湖”闖蕩有執念

在創業的“江湖”闖蕩,一顆強大的内心是标配。劉金松并不喜歡人雲亦雲,無論合作方實力如何強大,若理念與他不合,他也絕不留戀,“因為我有自己的堅持。”

1995年,劉金松決定離開杭州民生藥廠,正式開始闖蕩“江湖”。在杭州奔波求職,飄蕩一年,因緣際會,最終在杭州彙能落腳。在後來的6年裡,他每天都過得很充實,踏踏實實地工作,樂觀的性格使他“跑銷售”的工作做得得心應手,一步步官至銷售經理。

2001年,一切都如日中天,劉金松卻毅然決然地離開了杭州彙能,獨自創立杭州新瑞飼料科技有限公司。2002年,他又與甯波電力合作,成立杭州甯電新瑞飼料科技有限公司。他原想借助其資本的力量,使公司盡量快速發展,可事與願違。通過跟甯電的合作,他知道了在強勢資本的管理下,中小企業是很難有發展可能的。“這就像是一個小孩,事事都在大人的掌控之下,那這孩子的創造力就難以發揮,而我的企業正是那個被控制着的小孩。客觀地說,合作者各方面都不錯,隻是雙方觀念确實不同!”他說。艱難地度過與甯波電力的合作期,最後他還是決定離開,“道不同實在難與為謀!”

2003年,劉金松向友人租用廠房,正式成立杭州惠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時值吉它黴素産品因包被問題炒得火熱,海納川與廣州天科因為誰是正宗的廠家炒得火熱。但以他在民生藥廠的制藥經驗來看,兩者都不夠正宗。于是,他決定介入吉它黴素,因GMP與獸藥許可原因,與安吉豐牧合作,并改名為杭州惠嘉豐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這一次合作,他依舊發現存在問題,究原因,他發現太多人受到過去的經驗的支配,而“邁不開雙腿”。于是他決定自行申請GMP,曆時半年,遂成。

他開始首次大規模進行吉它黴素顆粒制劑的生産。“歸根到底,無論什麼産品,都是要起到作用的。而起作用的關鍵,不僅僅是含量,許多時候,更重要的是質量。而決定質量的,有時候更多的是制劑工藝。”

自吉它黴素的介入,可能是改變了藥物添加劑的供應局面,惠嘉從最後一個介入吉它黴素的企業,做成了當前國内至少前兩名的企業,這其中的成功與痛苦大約也隻有劉金松本人知道。

2008年,惠嘉已經做到7000萬元的銷售額,而生産力成了當時最大的瓶頸。于是,劉金松決定來到安吉建設屬于自己的第一個工廠。20畝地,分兩期建成。他認為,從之前的800平方米到當下5000多平方米的廠房,無論如何都夠了。

事實證明,他還是低估了自己的能力。2013年,公司收購20000平米廠房和40畝土地,建立了浙江萬方;2014年,公司又全資收購了60畝地及20000平米的廠房;2016年,惠嘉成立第五個公司--浙江惠寶,一家專業的植物提取公司;目前,惠嘉的第六個項目正在籌備中……2010年到2013年,公司在益生菌産業和添加劑制劑産業方面取得了不錯的進展,業務量從7000萬提升到接近3億銷售額的水平。2016年4月18日,惠嘉正式落戶新三闆,這對于持續穩步走着擴張之路的惠嘉而言,無疑是件大喜事。多樣化的産品種類,專業化的生産基地,以及持續推進的新項目,當前的惠嘉,已然初具集團雛形。

這一串串數據,并沒有讓劉金松得意的忘乎所以。“公司越大,意味着我肩上的責任越大了。”

“江湖人”的“仁”與“義”

2016年3月18日,科技部對2015年創新人才推進計劃拟入選對象進行公示。在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一欄裡,浙江惠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劉金松的名字也在其中。随着消息的公布,友人的道賀幾乎塞滿了劉金松的一切通訊工具。面對這些友人的“轟炸”,劉金松說的最多的,卻是感謝,“一路走來,我受到太多友人的相助了”。

在杭州民生藥廠,他的上司是技術科科長汪中一。當時,他們是國内最早研究包被維生素C這一項目的隊伍。跟着汪中一,他們一起跑設備廠做試驗,跑飼料廠做飼料,跑養蝦場做實驗。那段時間,盡管辛苦,這位“有個性的兄長”給予了他很多幫助。當時,他根本不知道,這些經曆會影響他接下來的生活。

“2001年,我‘光屁股’撤出,在資金方面可以說是‘一籌莫展’。在廣東的華農師兄聽說之後,馬上送來了我啟動新事業的資本。”創業初期,母校的師兄們都積極與他合作,有合适的項目都會優先考慮他,“正是這些合作資源和人脈的積累,為我事業一步步發展奠定了非常好的資金與經驗基礎。而科研上的許多困難,母校的老師們也為我提供了解決之道。這就是華農的‘傳承’吧!”

劉金松的妻子是他的大學同班同學,如今在浙江農林大學擔任教師。“她現在的工作剛好能和惠嘉的産品相關,因此公司的科研工作她承擔了主要的一部分。”對他來說,妻子不僅是寶貴的“校友”财富的一部分,更是有共同目标的“人生摯友”。在他的妻子看來,劉金松一直是“潛力股”,他之所以能得到的幫助,并不是因為他有多幸運,而是與他不貪心、不自負的性格有關,了解他的人堅信,成功于他而言,隻是時間問題。

“十三五規劃中重點提到了‘食品安全’的問題。民以食為天,吃上一口放心肉已經成為民生問題中的重中之重!”劉金松說,“公司堅持以‘科學的制劑工藝’和‘全新的生物技術’關注動物健康,從源頭保障‘舌尖上的安全’。我們要做的是擁有更多的産品研發,提供更多的價值服務,為更多人創造發展平台。”

從20歲時學習“養豬”專業,到之後或無奈或喜悅的就業和創業過程,劉金松始終認為年輕人就應該“下得去”,這樣才能“上得來”,更應該能有深入一線的積極态度、從基層做起的堅定決心。“農學,養豬,這是一個‘朝陽行業’,感謝華農能有這樣一個專業,不然我不會有今天這樣的成就!”他說。

(本文作者系學通社記者姚妤婷

版權所有:Copyright © yl7703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1号yl7703永利第四綜合樓

郵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電話:027-87282091

郵政編碼:430070

微信公衆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