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老師

當前位置: 首 頁  >  每周人物  >  最美老師

張淑君:躬耕教壇二十載,啟智潤心育英才

發布時間:2024-01-12  作者:  浏覽次數:

(通訊員:原古新 汪昱均 攝影:楊幹伊若)“訪學研究經曆豐富,主持11項國際科研項目”“科研能力出類拔萃,科研方法拔新領異”,這是yl7703永利、yl7703永利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教授張淑君留給身邊人的印象。二十三年的教學科研生涯中,曾獲校2021年研究生導師“教書育人獎”“歐盟居裡夫人人才”“英國BBSRC人才”和多項科研類獎項的她,總是将育好人、做好科研作為自己最重要的事。她說:“從事教學崗位是人才培養的必經之路。身為教師就要以對教育事業的高度忠誠和滿腔熱忱,因材施教,潛心教書育人。”

傳承一代代育人夢

談起與農學的不解之緣,張淑君将其歸結于熱愛。從知農、學農到愛農、興農,她将責任感與專業學習相融合。最初,她對于農學類專業也存在一定的偏見,但随着了解和學習的深入,她逐漸認識到了肉蛋奶等基礎食品産業發展面臨的重大挑戰。“我們國家是一個農業大國,如果大家都不去做,那誰來做?”張淑君眼神裡滿是堅定。

張淑君老師

獲得博士學位後,張淑君追随信仰的腳步,乘着列車東馳,在yl7703永利開啟了傳道授業的人生新階段。談及這段選擇的經曆,她感慨道:“在學習生涯中,我遇到過很多十分優秀負責、關心學生的老師,這對我影響十分重大。我想當那些優秀老師的接班人,一代代地把學生培養好,把關心我成長的那些老師們的優點發揚光大,比如怎麼去鼓勵學生、怎麼發現學生的長處、怎樣讓學生變得更自信、更明白自己未來适合做什麼。”從教二十餘載,張淑君始終堅定信念,躬耕在教學科研一線,始終追尋着“将一代代傳承下去”的育人夢。

“科研是一輩子的事”

“把飯碗牢牢地端在自己手上。”張淑君強調,随着經濟和農業的發展,“飯碗”的含義漸漸變得更廣、要求也更高。但我國農業仍處于高投入、低回收、低效率的狀态,急需突破。在國際項目合作交流時,她發現我國在牛奶領域的研究尚處在起步階段,“這為我們敞開了一個新世界的大門”,張淑君談道,“我們對牛奶的認識隻有百分之十,還有百分之九十需要去發掘。”自此,她便本着一腔為我國科研事業做貢獻的豪情壯志開啟了科研生涯。

張淑君老師為同學們指導實驗操作

但科研之路并不是一帆風順的,張淑君坦言道:“科研就是制造麻煩,麻煩之後就是解決問題。做科研十有八九是不如意的,重要的是怎麼快速從低落情緒中跳出來,總結得失,翻盤重來。”每每遇到科研瓶頸,她積極樂觀的心态總能帶動團隊積極面對并解決問題。談及專業領域,張淑君滔滔不絕,渾身散發出學術自信的光芒。“一杯牛奶強大一個中國”,她笑稱牛奶是“百寶箱”,其中含有許多“金子”般的功能活性物質等待人類發掘。展望未來,她希望可以跟進全球牧業的發展水平,獲得奶牛相關标準制定的主動權。

在張淑君的實驗室,已經堅持了10餘年的傳統是每兩周進行一次學術交流。“截止到上周,我們已經進行了289次學術交流。”張淑君自豪地說道。除此之外,她還定期與同學們進行“一對一”面談。在面談中,她與同學們暢聊學術科研與日常生活,主動關心同學們的思想動态,及時給與關心與幫助。她強調,在教學過程中,除了學術科研之外,更應該引起重視的是對同學們思想意識的引導,“讓學生們在走向社會之前有一個良好的思想準備。每個人未來都會遇到不順心的事情,如何去面對并處理這些事是我們需要教給同學們的。”

105CD

張淑君老師為學生答疑解惑

張淑君的學生、2022級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專業博士生樊懿楷表示:“張老師是真心把科研當作事業的人,而不僅僅是把科研作為一份工作。她的心中一直都在為中國奶牛事業發展竭盡全力的壯志,并時刻教導我們要有格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去看世界,要為國家奶牛事業發展做貢獻。在張老師的諄諄教導下,我們的心裡都充滿了對科研的激情,希望自己的努力能真的為國之大業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潛心育人張媽媽

張淑君現承擔本科生《動物繁殖學》等課程的教學,還獲得了學校2020年研究生導師“教書育人獎”。在她的課堂上,總是充滿活力與熱情。動科2102班馮鑫說道:“張老師臉上總是帶着笑容,也經常在課堂上談起國外交流學習的經曆,讓人感覺很親切、很受啟發。她總是鼓勵我們說出自己的想法和答案,說錯了也沒關系,所以我們上課特别積極。”私下裡,同學們都愛稱張淑君為“張媽媽”。“你有沒有用心關愛學生,學生都能清楚地感受到。我希望能和同學們增強溝通聯系,讓學生們能夠在輕松的氛圍裡去汲取知識的養分”,張淑君說道。

F198

張淑君老師向同學們講解專業知識

“前沿的技術理念需要我們去理性地看待和分析,是否認同和研究是我們需要深思熟慮的選擇。”對于研究生的培養,張淑君重視辯證性思維的培養,她鼓勵同學們敢于創新、勇于實踐、注重技術和知識的靈活運用,鼓勵學生到一線基層摸爬滾打,用實踐經驗将理論知識武裝起來。為幫助學生建立開闊視野、多元化思維,她全力支持學生出國深造,并盡可能幫助其申請留學資助,減輕學生的經濟負擔。據了解,現已成功派送36人次(25名博士、碩士和本科生)前往劍橋大學等進行國際合作研究和聯合培養。談及學生所獲得的成就,張淑君如數家珍、贊不絕口:“一名博士生(周傲)獲得了英國牛頓青年基金、二名學生(餘勇、郝興傑)分别以第一作者身份在《Nature》主刊發表研究論文、二名學生(餘勇、劉洪彬)破格升為教授和博士生導師、一名學生(餘勇)被授予國家級人才稱号。”

“每當我們生活中遇到困難,張老師都會傾盡全力幫助我們”,學生感慨道。張淑君每年至少一次邀請所有同學來家吃飯,與同學們一起做飯、談天說地。寒假期間,她專門邀請留校的學生們一起歡度新年,,讓學生在學校也能感受到家的溫暖和新年氣氛。

時光總是向前,奮鬥永不停歇。轉眼間,張淑君已躬耕科研事業二十餘載,但仍堅持在科研一線,未來,她仍将會繼續堅持育人育己的初心,開展奶牛和牛奶領域的探索創新,緻力于解決更多動物和人類福祉方面的問題。

審核人:汪昱均

版權所有:Copyright © yl7703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1号yl7703永利第四綜合樓

郵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電話:027-87282091

郵政編碼:430070

微信公衆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