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敏于行、慎于言而又慧于心;
她,治學嚴謹而不乏女性的溫婉如玉;
她,樸實無華,卻有女科學家的韌勁與風範;
她,躬耕教壇40餘載,矢志立德樹人,桃李天下;
馳而不息、锲而不舍、堅忍不拔,她長期專注人獸共患病和動物新發突發疫病防控等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我國動物防疫事業和獸醫公共衛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她就是中國工程院院士,yl7703永利yl7703永利、yl7703永利金梅林教授。
中國工程院院士金梅林教授(記者 劉濤 攝)
與病毒“賽跑”:把動物健康與公共衛生安全放在首位
“金老師,我們這邊發現了疑似非洲豬瘟……”
11月17日一大早,剛到辦公室的金梅林教授就接到了一通求助電話。“好的,不着急,我們馬上安排人員過來檢驗!”
安排豬場樣本采集、制定預防方案、運送小分子生物制劑,金老師和團隊成員立馬行動起來,奔赴在動物疫病預防診斷一線……
衆所周知,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養殖大國。家禽疫病對養殖事業的危害最為嚴重,深刻地影響着人民生命健康。這便是金老師事業的起端。
1976年,開展試管凝集試驗鑒定雞新城疫病毒
金老師的父親是南下幹部,曾創建湖北第一所畜牧獸醫專科學校,培養了一批專業人才,創建了第一所湖北省獸醫生物制品廠,研發出多種畜禽疫病防控的産品。父輩在畜牧獸醫領域的創業史和情懷潛移默化感召和影響着她。
在她印象裡,孩童時最樂意的一件事便是到畜牧獸醫學校微生物實驗室觀察顯微鏡下的微觀世界、到動物實驗場觀摩豬牛馬羊的繁育和手術。或許,正是那段難忘歲月,讓她與畜牧獸醫結下了不解之緣。
在北京大學學習(受訪者 供圖)
1980年,她從北京大學獸醫生物學專業畢業回到武漢,在yl7703永利從事教研工作。彼時,豬痢疾病傳入我國,危及人畜安全。金老師一頭便紮進這項研究工作,一幹就是八年,針對豬痢疾病原嚴格厭氧不易分離的瓶頸,創新培養系統,研究系列免疫診斷技術,結合藥物淨化策略,有效遏制了該病的流行,獲“六五”期間省部級科技進步獎及行業表彰,也得到了學界認可。後來她說,這“八年抗戰”為她今後的科研生涯奠定了堅實基礎。
1998年在香港中文大學作研究進展報告
“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安以防為主”。多年來,金梅林團隊聚焦動物流感、豬鍊球菌等人獸共患傳染病和重要動物疫病的防控技術研究,緻力于動物防疫工作,讓更多安全放心的肉、蛋、奶走向中國人的餐桌。就這樣,她帶領團隊先後參與處理2000年豬細小病毒“流産風暴”、2005年四川豬鍊球菌病、2009年甲型“H1N1流感”、2010年一級保護動物麋鹿突發“神秘病”, 2018年她率先承擔國家、省級非洲豬瘟“揭榜挂帥”應急等攻關任務……奔赴在“戰火”紛繁的獸醫公共衛生防疫和動物保護事業前線。
試驗結果分析(受訪者 供圖)
2020年COVID-19爆發之初,金梅林教授和團隊臨危受命,冒着危險兩次赴華南海鮮市場,采集動物及相關環境樣本進行監測;對13種家養、馴養、野生動物及寵物進行感染風險排查,率先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明确了豬禽不感染新冠病毒,為豬禽養殖與保供做出重要貢獻。在大量試驗基礎上,為藥物及疫苗評價提供了有力的模型,陸續向國家、湖北省提交10餘項疫情防控技術攻關建議和請示,均被采納或批準實施。
“我馬上開車過去”“我們馬上着手寫項目的建議書”“我馬上聯系相關領域的學者”……那段時間,相關應急科技攻關研究項目啟動,金老師連用了三個“馬上”,語氣急切有力。她說:“救人如救火,我們隻能跟時間賽跑、與病毒鬥争……”
為國為民、臨危受命,急難險重“戰地”黃花格外香。
科研“工匠精神”:把國家需求當作重中之重
某種程度講,動物防疫工作衡量一個國家動保事業水平,甚至代表國家文明程度和發展實力。長期以來,yl7703永利的動物疫苗一直為動保業界人士所稱道。這其中傾注了金老師大量精力。
40餘年來,金老師躬耕科研一線,始終圍繞重要人獸共患病和動物新發突發疫病防控開展了深入系統研究。闡明病原緻病與免疫機制,開展動物傳染病的流行病學、緻病機制、新型疫苗、診斷制劑、微生态制劑、生物治療性制劑研究開發,解決動物生物制劑研發和産業化關鍵技術難題,突破了抗原靶标發掘、遺傳操作技術與功能性産物高效制備的關鍵技術;創建了現代化生物制劑工程技術體系,創制一系列安全有效的生物防控産品,獲一系列原創性科技成果。實現成果轉化并全國推廣應用,為我國動物防疫事業和公共衛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連續三個五年計劃“863”項目,15年裡,帶領團隊研發僞狂犬、豬鍊球菌等基因工程疫苗23種,豬僞狂犬疫苗全國占有率第一。 豬細菌病疫苗獲新藥證書7項,在國内外處于領先地位。創建農業部獸用診斷制劑創制重點實驗室,建設診斷制劑平台及人才隊伍,突破診斷制劑産業化關鍵技術,推進獸用生物制品的産業化及推廣應用。她作為預防獸醫學科帶頭人,建設基礎研究、技術開發、産品創制三位一體的研究高地,建設科研成果孵化基地,打通産業鍊條,推進成果轉化,實現28項新獸藥注冊成果(主持12項,參與16項)産業化推廣。豬非強制免疫疫苗推廣量居全國首位。
“時間真快,一晃我就從第六個五年計劃幹到了‘十四五’……”金老師的計時方式比較特别——以“五年計劃”來度量。 數十年如一日,她始終與國家同頻共振、堅持對接國家重大戰略需求。
在實驗室從事科學研究(記者 劉濤 攝)
豬鍊球菌病和副豬嗜血杆菌病是全球危害最嚴重的兩大豬細菌病,且豬鍊球菌2型感染人導緻高死亡率。金老師帶領團隊系統闡明了這其中重要病原菌緻病與免疫分子基礎,實現抗原精準高産,創制系列高效疫苗,豬鍊球菌病-副豬嗜血杆菌病二聯亞單位疫苗國際領先。
該項成果獲新獸藥注冊證書6項,豬細菌病疫苗創新研發居世界前列。疫苗累計應用2.59億頭份,近3年豬鍊球菌病系列疫苗批簽發量占同類産品的73.8%,居全國首位。
在人民大會堂受獎(受訪者 供圖)
動物流感頻發,嚴重危害養殖業,并威脅人類健康。如何打破國外壟斷、解決豬流感的“卡脖子”難題一直是金老師孜孜求索的重大課題。在她和團隊的共同努力之下,他們解析動物流感病毒與宿主互作機制,率先創建“欄圈邊”的“快準廉”檢測技術,研發出中國首個豬流感疫苗。
相關成果獲新獸藥注冊證書5項,轉讓27項次,建立了湖北省地方标準7項。值得一提的是,他們研究的檢測試劑盒還廣泛用于其他國家應急預警。金老師本人也應英國、法國邀請作流感研究報告,為流感防控介紹中國經驗。2021年她作為動物疫病領域專家在世衛組織—中國聯合開展COVID-19疫情研究活動中作科學報告及研讨,增強了國際話語權。
曾幾何時,非洲豬瘟肆虐全球,人們“談非色變”。針對這些突發、新發傳染病威脅,金老師和團隊主動承擔國家應急科技攻關任務,開發多種生物防控新技術,緻力于解決非洲豬瘟防控技術嚴重不足的問題。他們率先利用液态芯片、熒光微球等技術研制非洲豬瘟檢測技術7項,其中核酸檢測試劑盒獲批注冊并得到轉讓和推廣應用。就在一個月前,2023豬業創新發展大會在華中農大舉行。金梅林在會上分享了非洲豬瘟多維度防控技術策略,提出預警檢測、功能性複合生物制劑提高機體抗感染阈值,同時結合生産安全相關技術一體化的綜合防控非洲豬瘟的策略。
科研工作是極其繁重和艱辛的。多年來,無論是在實驗室、在養殖場、在課堂、在疫情現場,還是在生物制劑産業化基地,金老師都滿懷着激情迎接着一個又一個挑戰、突破一個又一個難關。
就在她那間實驗室裡,即使新年鐘聲敲響,這裡仍然燈火通明,她帶領着團隊遨遊在自己的科研王國裡。“夜深了,實驗室的工作人員陸陸續續下班了,多少個午夜,金老師的車獨行在寂靜的校園;次日一早,金老師的車已經停到那裡了……夜以繼日,仿佛她沒有回家休息……”金老師的勤奮、拼搏、堅韌和努力感動着周圍每位師生。
早些年在豬場采樣示範(受訪者 供圖)
在荊州峪口雞場産業一線調研(受訪者 供圖)
相關成果入選科技部重大成果(受訪者 提供)
科研榮譽的取得來之不易,她視時間如生命,始終圍繞行業需求導向、問題導向開展研究,建立平台、培養人才、突破技術壁壘、開發創新産品,将自主研發技術和産品普惠到農業養殖業,為實現人類、動物、環境同一個健康理念而多向奔赴。
她提出并與團隊年輕的科技工作者共勉:向下紮根,以理論為基石,深耕技術賽道,跨越技術壁壘;向上生長,以應用為牽引,突圍無人盲區,拓展技術高地;敢于突破,以創新為驅動,打造世界名片,賦能民族品牌。
金老師的研究成果不是放在實驗室、放在書架上,而是實實在在應用于産業一線。目前,金老師的成果遍布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多年來她自主研究成果轉讓59項/次、轉讓經費2.2億元、養殖業增效高達577億元……
豬糧安、則天下安。科技賦能動物疾病防疫,金老師和團隊一直在路上。
教育者本分:把教書育人當作終身追求
金老師是科學家,但本職是人民教師。暑來寒往,40餘年的教書育人征途上,總有一些故事銘刻于心。
有這樣一個場景:大雪紛飛的一個夜晚,她踏着近一尺深積雪,帶領學生穿過鐵路、趴越停滞的貨車,匆匆忙忙向實驗基地趕去……原來,因為惡劣天氣等緣故,學校附近的實驗基地出現狀況,擔心實驗材料受損,她帶着學生深夜趕往……
身教重于言教。這是她和同學們在一起的一個小小畫面。40多年來,她一直堅守教書育人一線,傾心教授《動物傳染病學》等課程,她從緻病機理到臨床表現再到預防和治療,講得深入淺出。
憑借她在北京大學翟中和院士傳授的“細胞生物學”紮實功底,她在學院首次開設出《細胞生物學》,為畜牧專業、獸醫專業學生們日後研究病原機理,探究生物分子細節打開了視野、拓展了思路。
和學生在澄湖濕地采樣(湖北日報 供圖)
據統計,40餘年來,她作為研究生導師先後培養博士45人、碩士90人、博士後12人。她任預防獸醫學系主任16載,搭建平台的平台湧現出一批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産業體系崗位科學家等獸醫領域傑出人才。
周紅波教授,就是其中的優秀代表。從2003年來校,前後20年,跟随導師的步伐不斷前進。他說:“我覺得金老師是‘身教大于言傳’,她用實際行動告訴我們什麼是刻苦、什麼是勤奮、什麼是堅忍不拔、什麼是嚴于律己,這些精神讓我受益終身”!
另外一位是張安定教授。提起恩師,他總是很感慨:“金老師治學就是‘嚴’字當頭,嚴于教學也嚴于律己,是我們永遠學習的楷模,尤其是為人為學為師的風範,激勵着我們不斷進步!”
“這個idea很好”“我們一起把這個科研故事講好”……就在這個周末,金老師召集同學們探讨實驗計劃和科研進展,“頭腦風暴”一幕讓人心生感動。熟悉金老師的人都知道,若談社會工作或者公務活動,她會略顯拘謹低調,但隻要與學生在一起她總會更加興奮、更加活躍,思維不斷跳躍、詞彙不斷閃現、語言切換自如。
與學生在一起(記者 蔣朝常 攝)
“實驗室就是她心之所在”“做課題、查閱文獻、拟技術方案,她經常以泡面或者盒飯草草對付”……金老師早些年前的學生喻正軍這樣回憶到。就連家人也說:“梅林是為科教事業而生的!”大道至簡、潤物無聲,就是這樣的科研精神,深深浸潤着每名學生的心靈。
已經出站的博士後鄒忠興奮地回憶到:“2015年金老師5位博士後都在同一年同時段獲得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資助!”同年獲批5項青年基金!對于金老師來說是一種欣慰,也是一種鼓舞。
然而,忙忙碌碌的女科學家又是立體飽滿的。她說:“當老師、做科研,要努力做到事業無憾、家庭無憂、自己無悔!”她會專門抽出時間為王禹志老師求醫問藥,也曾含淚主持百歲恩師羅伏根先生的百歲生日……
歡樂畢業:團隊師生合影(受訪者 供圖)
“如果有人問,你的教學和科研動力的源泉來自何方?”金老師的答案是:“培養人的價值追求、國家重大戰略的社會需求、探索真理和未知的内在需求!”
這就是金老師的初心使命,她說她将繼續為之不懈努力奮鬥!
人物簡介:
金梅林,1954年生于湖北十堰,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博士,畢業于北京大學、yl7703永利。華中農大學yl7703永利、yl7703永利教授,2023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40餘年來,她始終圍繞重要人獸共患病和動物新發突發疫病防控的國家重大戰略需求,開展了深入系統研究。闡明病原緻病與免疫機制,解決動物生物制劑研發和産業化關鍵技術難題,創制新型疫苗、診斷制劑等精準生物防控産品,實現成果轉化并全國推廣應用,為我國動物防疫事業和獸醫公共衛生安全做出了重大貢獻。
承擔科研任務43項,主持973、86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項目/課題29項。第一完成人獲國家新獸藥注冊證書12項、臨床批件6項、國家授權發明專利49件、國際專利3件。建立行業和地方标準14項。發表SCI論文233篇,他引4324次,H指數34,其中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在PNAS、Nat Commun等雜志發表論文163篇;連續9年入選愛思唯爾高被引學者;主編著作3部、副主編4部。自主研究成果轉讓59項/次,轉讓經費2.2億元。成果在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推廣應用,養殖業增效577億元。
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第一2項,第二1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一等獎6項(第一3項)、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廣一等獎1項(第一)。獲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光華工程科技獎、全國首屆創新争先獎、全國科技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中國僑界創新成果貢獻獎、大北農科技獎一等獎、湖北三八紅旗手等榮譽16項。
(本文作者系校新聞中心記者 蔣朝常 晏華華 審核人 吳義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