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書紅,女,1967年出生,1998年加入中國共産黨。yl7703永利二級崗教授,博士生導師,現任yl7703永利動物科技學院、yl7703永利院長。從教31年來,她一直堅守教書育人與科學研究一線,先後獲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湖北省技術發明一等獎、湖北省教學成果一等獎等多項教學科研獎勵,榮獲全國三八紅旗手、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中國青年科技獎、農業農村部神農領軍英才等獎勵和榮譽,帶領團隊入選教育部、農業農村部、科技部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等。
豬糧安天下。
我國是世界生豬生産與豬肉消費第一大國。2022年,我國全年生豬出欄7億頭,生豬産業關系着國計民生,更與國民體質息息相關。
“端牢中國飯碗,良種是關鍵。”被稱為行走在豬基因組上的“科研玫瑰”的趙書紅,心懷“國之大者”,像一位拓荒者,不停探索基因奧秘、破譯基因密碼。
她帶領團隊勇闖科技創新“無人區”,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中國生豬種業裝上“中國芯”,隻為守護生豬種業安全,端穩人民的“肉盤子”,為國人強體。
強種,助力“豬肉自由”
在趙書紅的辦公桌上,擺滿了各種各樣憨态可掬的小豬擺件。和豬打了30多年交道,趙書紅不知疲倦、樂在其中。
出生在河北的趙書紅,年幼時最深刻的記憶便是:“隻有玉米高粱面可以吃,連大米白面都很難得,更别說豬肉了,總覺得吃不飽。”
“我想讓國人永遠都不缺吃的,還能吃上好的!”帶着這樣的初心,趙書紅走上了動物科學技術專業的求學之路。
1992年,趙書紅碩士畢業後來到yl7703永利工作,投入到生豬育種的研究中。
“雖然我國是世界養豬大國,但上世紀我國的種豬選育工作與發達國家還存在很大差距。”趙書紅解釋說,有的豬長得慢、肥肉多;有的豬生長快、瘦肉率高,地方豬種和商業豬種的産肉性能差異巨大,從根本上是育種導緻基因組差異造成的。
1998年,趙書紅被破格晉升為副教授。很快,她就作為負責人之一組建了yl7703永利首個動物分子生物學與育種實驗室,并利用簡陋的實驗條件在國際上第一次建立了豬的單精子分型遺傳作圖技術。本世紀初,趙書紅與團隊作為中方高校唯一代表參加了國際豬基因組計劃。
趙書紅回憶:上世紀90年代,國内豬品種選育主要采用基于系譜和表型數據的傳統方法,而在國外,分子标記輔助選擇等新方法已投入應用。趙書紅看在眼裡,急在心上,“在世界範圍内,育種競争從未停止,如果技術落後,我們怎麼競争?”
“要真正實現‘強種’目标,我們首先要做到育種科技領先。”趙書紅堅定地說道。
隻要方向對,就不言棄
“我們要結合國家産業發展的痛點和難點,以造福廣大人民為己任,克服畏難情緒,甘于坐‘冷闆凳’,堅持不懈地去努力,這就是科學家精神。”趙書紅說。
她帶領團隊繪制了目前涵蓋品種信息和組織類型最廣的豬基因組啟動子、增強子、開放染色質區域及三維基因組精細圖譜,揭示了影響豬表型變異的潛在調控機理,為提升豬基因組育種效率奠定了基礎。
“破譯了豬基因‘密碼’之後,我們還需要用自己的手段又快又好進行基因靶點檢測,才能應用。”用于豬基因高通量檢測的固相芯片技術,一直由國外壟斷,為了打破國外技術壟斷,為中國生豬産業裝上國産“豬芯片”,趙書紅和她的團隊奮鬥了近10年。
“起初,我們研究出的液相芯片準确率很低。”趙書紅團隊成員,付亮亮博士回憶,“很多加入團隊的博士生,直至畢業都沒有突破性的成果。”
“隻要有一絲希望,我們都不能放棄。”當時,趙書紅不斷鼓勵團隊成員,“因為一旦放棄,我們就沒有機會了。”
學校的領導也常常鼓勵趙書紅和她的團隊:“隻要方向是對的,哪怕失敗,學校也全力支持你們繼續去研究。”
數不清的實驗,數不清的失敗,數不清的從頭再來……一屆又一屆研究人員接續奮鬥。2018年,趙書紅團隊研發的液相基因芯片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捕獲準确率大幅度提高。
“創新基因技術,振興中國生豬種業”是趙書紅團隊的使命。近年來,她帶領團隊精益求精,對芯片不斷優化,并研發大數據計算新技術,終于成功打造出了高水平全流程國産化的液相基因芯片技術和基因組育種平台。
趙書紅自豪地說:“我們開發的基因組育種技術不僅完全實現自主化、國産化,育種效率也更高。”
2022年,趙書紅帶領團隊以《豬功能位點液相基因芯片研發與選種選配應用》斬獲了湖北省科學技術獎技術發明獎一等獎。
将成果“播種”在荊楚大地
作為百年老校,一代又一代農業科學家在華農傳承着紅色血脈,趙書紅也不例外。
1998年,她在學校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産黨。
“入黨後,我的使命感更加強烈。”趙書紅說:“作為農業科學家,我們要‘頂天立地’。‘頂天’是不斷提升科研創新能力;‘立地’是要推進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更好地服務鄉村振興等國家重大戰略和地方經濟社會發展。”
一直以來,趙書紅都利用自己的專業優勢,将成果廣泛“播種”在荊楚大地上。
湖北省恩施州鹹豐縣地處武陵山區,曾是國家級深度貧困縣。黑豬養殖是當地的重點産業,但由于缺乏技術指導,當地養殖戶的純種養殖占很大比例,黑豬雜交生産操作不規範,導緻産仔數低下,商品豬毛色混雜、賣價低。
得知情況後,趙書紅利用自己所參與的科研項目支持,為恩施黑豬選育及開發利用提供了理論依據,提升了養殖效益,并指導建立了恩施黑豬年出欄40萬頭雜優豬繁育體系,示範帶動全縣大批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
身為政府咨詢專家,趙書紅還積極為湖北畜牧業高質量發展建言獻策。2021年,趙書紅參與撰寫了緻力于湖北“十四五”期間生豬産業發展的《湖北省生豬産業鍊發展問題與建議》被采用。同年,她被湖北省委授予“全省優秀共産黨員”稱号。
執着“三尺講台”30載
科學家、教師,是趙書紅身上最閃亮的兩個身份。問及她最珍視哪個身份?趙書紅坦言:教師。
在趙書紅辦公桌的正中間,放着一個“光榮從教30年”的紀念獎杯,上書“獅子山下育桃李、耕耘一生守初心”,這是趙書紅堅守“三尺講台”的寫照。
如今已是院長的趙書紅,不管再忙,都一直堅持為本科生授課。她先後主編、參編教材數部,主持和參與多項省部級、校級教研項目。多年來,她培養畢業(出站)博士後、博士、碩士近百名。
趙書紅還甘為人梯、提攜後輩,支持年輕教師勇于進取。
華農教授、博士生導師劉小磊回憶,博士畢業後,剛剛加入趙書紅團隊的他,曾有一個迷茫期:“那時,趙老師一直給我鼓勵。有一次申報人才項目,她親自動手幫我改PPT,還把團隊其他老師召集起來,讓我做模拟答辯,前後磨了十幾輪。”
如今,劉小磊也加入了立德樹人的高校教師行列,還在團隊負責攻克基因組大數據難關,開發了一款高效處理百萬級群體、千萬級分子标記的自主育種大數據分析軟件,科研版被50多個國家使用。
從趙書紅團隊走出的青年才俊,多人入選國家及省部級青年人才計劃。她這隻“頭雁”也帶着團隊越飛越高,先後入選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團隊、教育部創新團隊、科技部領軍人才創新團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創新研究群體等。
“實現科技自立自強,要靠年輕人。”趙書紅說,“作為教師,我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使命,把前輩們傳授給我們的科技理念和知識傳承下去,讓我們的科技事業後繼有人。”
記者手記:
緻敬科技“她力量”
3月16日上午,湖北省科技創新大會在漢開幕,14位閃耀的“科學之星”走上紅毯。作為首位走上紅毯的女性科學家,趙書紅備受關注。
談及對于這份榮譽最深的感觸,趙書紅說:“我感到非常榮幸,也為我省科技界的女性感到自豪。其實,近年來,女性在科學殿堂裡的光環越來越閃亮。科學無性别,誰都可以在此勇攀高峰。”
在推動經濟發展、社會進步的科技領域,“她力量”從未缺席。無數女性科研工作者都如趙書紅一樣,執着而溫柔、溫暖又堅韌。
巾帼從來不讓須眉。女科學家們所體現出來的韌性、耐心與不畏艱難的挑戰精神,成為了科技行業一抹最美的風光。
正如趙書紅所說:“希望有越來越多的女性不要放棄努力和追求,投入科技前沿研究中,不斷探索未知領域,為建設種業強國和農業現代化強國而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