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馮鑫 王碧涵 餘思薏 汪昱均)清晨,第四綜合樓裡,一間普通的辦公室門扉輕掩,裡面早已響起鍵盤的敲擊聲。緩緩推開門,伏在案前專注的臉擡起,露出的親切笑容一如十餘年前,那時的她剛剛博士畢業。
“我來自内蒙古,牛羊滿山坡是我對家鄉最深刻的印象。”談起自己和農學的不解之緣,齊智利将其歸結于自己濃濃的家鄉情懷。從知農、學農到愛農、興農,她将熱愛融入專業學習,在博士畢業之際,齊智利帶着傳遞熱愛的信念,乘着列車東馳,在yl7703永利開啟了傳道授業的人生新階段。
十七年的時光轉瞬即逝,曾經青澀的學生早已蛻變成為如今溫婉大方的老師,唯一不變的是齊智利以教師為業的初心:解惑答疑探真理,傳道授業育桃李,一分耕耘,一分收獲。用心做事,用愛育人!
做有溫度的教育,做有情懷的老師
博士畢業,在導師的推薦下,齊智利走上了教書育人的道路,但在從業之初,她的心中也有一絲茫然,“我深知老師這個身份的重要性,但真正承擔好傳道受業解惑的職責卻并不容易,于是我開始不斷思考怎樣做才能成為一名合格的老師”,齊智利回憶道。當她手握粉筆,站立三尺講台之後,看着學生們一雙雙渴求知識的眼睛,那一刻,責任感驟然湧上心頭,一直思考的問題便有了答案,“我要成為學生們心中優秀的老師,做到教書和育人的統一。隻有不斷提升自我,才能更好地進入角色。”
為了提升教學質量,齊智利不斷地聽課,學習優秀老師的教學經驗,精心準備每一堂課,不斷充實課堂内容。授課期間,她十分注重與學生的交流互動,積極聽取督導老師的建議,針對課堂效果再不斷反思與改進,長此以往,未有松懈。正是因此,她的課堂受到師生一緻好評。“讓我印象深刻的是齊老師飽滿的工作熱情,她始終以最昂揚的态度去對待她的每一節課堂、每一名學生。”學生韓蕾評價道。将熱情投注入每一堂課,将愛灌注給每一位學生,這是齊智利廣受學生愛戴的根本原因。與學生一同成長、共同進步,有溫度的教育不外如是。
提及育人方法,齊智利主張培養學生要遵從“三心”原則,以愛心、耐心和責任心培育學生。她在長期的教學活動中也逐漸形成了‘立德樹人、育人為本’的教育理念。人無德不立,育人的根本在育德。擔任動科2202班班主任期間,她經常組織面對面談心交流,對話過程中在學生心中厚植家國情懷,涵養進取品格。以OBE(Outcome Based Education)教育理念為基礎,她創建實習實踐基地,鼓勵學生鍛煉實踐技能;指導開展科研項目,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引導學生了解國家農業發展動态,涵育學生“三農”情懷。她始終不忘教師聖神職責,堅守育人初心,緻力于培養運用科學技術、尊重科學規律、具有審辨思維創新能力和國際視野的農業産業帶頭人。

齊智利老師與學生談心談話
以“黃牛精神”迎時代挑戰,以創新思維育時代人才
“當前信息技術不斷發展,社會方方面面都面臨着改革與創新的挑戰,教育界也不例外。隻有與時俱進,激浪前行,融合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課程教學,改進教學方式,才能更好地實現培育時代新人的目标”,齊智利如是說道。問及未來教育方式的發展趨勢,她表示:“首先是思維方式的改變,從以往的分析思維轉向系統思維的培養。其次是要在興趣引導的基礎上,從以知識記憶為主的學習,轉移到能力培養為中心。其中非常重要的是,未來的教育會更加注重提高人的批判性思考能力、創造能力、創新意識、創業精神和人際合作能力。”
在課堂教學中。齊智利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開展“虛拟仿真實驗+MOOC+SPOC”的線上教學,拓寬學生獲取知識的途徑,增強學生學習興趣。線下教學方面,齊智利主編、副主編了《配合飼料學》《飼料智能加工生産學》《飼料分析與檢測技術》等教材,建立了豐富的資源庫。她主張在實踐中提高技能,強調“如果僅僅通過理論授課,學生隻是紙上談兵,我們要讓學生走出去,在生産實踐中學到真功夫。”為此,她每年前往多個生産基地走訪調研,學習先進生産技術,總結實際生産問題,将所得經驗凝聚成典型案例庫并回歸課堂,在理論知識的教學過程中穿插對典型案例的分析,提升學生學習主動性與積極性。據悉,齊智利每年走訪20多家企業的生産實踐情況,不斷更新産業實踐知識儲備,她說:“教學相長,持續自我提升才能引導學生們不斷進步。”
在齊智利所得的衆多教學獎項中,當屬“國家級金課”的獲獎經曆最讓她難忘。“從開始準備,資料收集到撰寫申報書,曆經了三年時光。在這期間,我們課題組經曆過瓶頸,也曾感到灰心。但是我們堅信有付出就有回報,不抛棄、不放棄才能收獲成功的果實”,齊智利回憶道。盡管過程艱辛,但成果喜人。她所在團隊所打造的實訓内容被教學指導委員會推薦至全國60所高校使用,與20家企業簽訂共享協議,推動了全國動物科學專業技能大賽的規範化和标準化。齊智利表示,無論是在教育教學還是自身的實踐活動,唯有發揚“老黃牛精神”,不抛棄不放棄,才能一步一步達成既定目标。

齊智利老師在第二屆寵物食品加工與适口性提升論壇上發言

齊智利老師帶領學生參與牛精英挑戰賽
教學科研有機統一,不變的是農學夢
“對于教書和科研,我都有着濃濃的興趣,喜歡是一種動力,正是帶着這種動力,我能夠享受教學,享受科研的過程”,齊智利始終将教書育人和潛心科研作為興趣和愛好,她也經常引導學生,要保持做事的熱愛,不抗拒、不畏難,一步一個腳印,才能創造卓越的成果。
談起科學研究,齊智利眼中燃起的光芒,是自信也是熱愛。她總是鼓勵學生學會聯系實際,在生活中尋找與專業知識相契合的創新點。她講述道:“剛剛來武漢時,我的第一感覺就是武漢夏天太熱了,如果沒有空調真的會很難受。緊随其後的想法就是那我們的牛羊也會有這樣的感受嗎?炎熱的環境會不會影響到動物生産性能呢?”在同理心和興趣的驅使下,她對武漢生産基地展開調研,發現許多工廠都存在牛羊熱應激的問題。基于此,她決定運用專業知識解決這一現實難題。随着研究深入,也遇到過瓶頸,她堅持在難題面前尋找突破口,聚焦難點、逐個擊破。回憶起這段經曆,她說:“我享受尋找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這也是科研帶給我最大的樂趣。”

齊智利老師帶領學生前往武漢正大水産有限公司開展調研
2016年到2018年,作為湖北省科技特派員,齊智利堅持服務三農,紮根基層,在基層牧場開展科研指導,糾正實際生産過程中在青貯飼料發酵時的錯誤操作,将自己的專業知識運用到社會生産實踐中去,促進當地畜牧業的發展,這讓她倍感驕傲。同時,她也十分鼓勵自己的學生到鄉村一線開展創新創業,弘揚陳煥春院士提出的“三創精神——創新、創造、創業”,鼓勵學生們把在書本上學習到的知識運用到生産實踐中去,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為我國農業發展貢獻力量,這是她心中不變的農學夢。
2022年,齊智利榮獲實踐教學獎。但對于她而言,夢想之花仍待澆灌,她會始終堅持育人育己的初心,帶領學生深入生産一線,繼續探索創新實踐教學,培育具備家國情懷的一流人才。
審核人:汪昱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