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學子

當前位置: 首 頁  >  每周人物  >  優秀學子

彭忠:用“三心”做科研

發布時間:2019-09-12  作者:  浏覽次數:

(通訊員:夏婷 楊京)在生豬健康養殖協同創新中心三樓實驗室,記者見到了彭忠,他謙遜有禮,平易近人。彭忠,yl7703永利yl7703永利博士後,合作導師雷明剛教授和陳煥春院士。近三年彭忠以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發表SCI論文16篇、中文核心期刊論文5篇,撰寫專著一章節;先後榮獲校級優秀博士論文,IPVS2018青年獸醫獎(唯一獲獎中國代表),ASM Student and Postdoctoral Travel Award,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中國畜牧獸醫學會獎等多種獎項,并于2018年入選武漢青年科技朝陽計劃。


常懷感恩 以興趣心認識科研

彭忠說,對待事物的興趣是可以慢慢培養的,科研也不例外。他在本科期間對專業知識的學習并不感興趣,是碩士導師一次次的引導,讓他找到了方向,漸漸萌生了對科研的熱情。彭忠笑道,他最初選擇讀研的原因并不單純,兼職輔導員的經曆讓他愛上了學生工作,但得知要留校做輔導員至少需具備碩士研究生學曆,他才開始潛心備考,并成功考入吳斌教授課題組。随着碩士階段對本專業進一步地學習,彭忠慢慢忘記了自己讀研的初衷,而是對科研産生了興趣。彭忠特别感恩陳院士、吳老師以及王湘如老師,他們在獸醫行業身體力行以及對學生言傳身教都給了自己巨大的感染和幫助,他們充分信任學生,鼓勵學生自主探索,解決科研問題。

有了興趣,就有了動力。彭忠用兩年時間做完博士課題後申請去美國南佛羅裡達大學聯合培養學習了兩年,回國後又留在陳院士的團隊繼續做博士後。一路奔跑,一路成長,彭忠在交談中,十分感歎。他說,一路走來,自己都特别幸運,每個節點都有“貴人”相助,國内國外導師的諄諄教誨,團隊成員的鼎力支持,都給了自己信心與力量,讓自己堅定地走上了科研之路。

他回憶,學生階段有兩件事印象深刻。第一件是在美國求學時,陳院士突然打來慰問電話,叮囑彭忠在國外照顧好自己,他特别感動,陳院士工作繁忙、學生衆多,但卻記挂着每一位學生。第二件是彭忠去美國之前問了吳斌教授一個問題:“如果我有幸在美國取得了一些成就,您對成果的署名有要求嗎?”吳斌教授說,科研是無國界的,他無所謂署名,隻希望彭忠開闊眼界、學有所獲,幹幹淨淨地去、幹幹淨淨地回。筆者也相信,正是導師們這種“德為人先、行為世範”品質的感染,讓彭忠對動物醫學專業,對科研有了新的認知,在自己專注的方向不斷積累研究成果。

不驕不躁 用平常心潛心科研

近期,彭忠以第一作者在微生物學期刊《Microbiology and Molecular Biology Reviews》發表了一篇綜述性研究論文。成果的背後是整個團隊六年的長跑曆程。這篇論文的數據十分龐大,他們經曆過多次失敗,但并沒有氣餒。六年裡,整個團隊認真統計分析,嚴格比對核查,确保論文數據的準确性與可靠性。談到自己的生活,他說很平淡,但又非常充實和快樂。在實驗室時潛心做實驗,回家後與妻子一起遛狗,讨論近期課題的規劃,作息十分規律。

在科研路上,總會遇到很多困難與挫折,彭忠的故事告訴我們,不驕不躁,堅守一顆平常心,不斷努力,一定會在自己專注的方向取得一點收獲。

堅定信念 以執着心投身科研

一個人的成就有多大,不是看他有多少力量,而是能堅持多久。雖然自居一顆平常心,但彭忠認定了的就一定會執着追求。嘗試第一個研究課題時,彭忠并不自信,但是導師的鼓勵和信任推動他不斷地向前邁進,也開啟了他對科研的探索之路。日複一日,年複一年,彭忠一直在努力,在堅持。不僅對科研如此,對待愛情亦是如此,他與妻子長達七年的愛情長跑最終步入婚姻的殿堂并即将迎來愛的結晶,雖然常有分離,但彭忠說,無論在哪裡,在關鍵時候,妻子總能給自己鼓勵與支持。對于未來,彭忠認為科研就是靜下心來不帶着任何功利心地研究自己感興趣的問題,如果有機會進入科研院所,他會堅持做科研,如果是去企業,他也會一直在這個行業裡面,堅持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奉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彭忠對初入校的師弟師妹們說,既要學會“幹一行愛一行”,也要學會“把自己不喜歡的事做成并做好”。我們這一代人“生正逢時,未來可期”,要把握住最好的時光,在失敗時敢于再嘗試,在成功時仍繼續向前。

他一直在這個領域腳踏實地,潛心向前,以“興趣心”為導向,用“平常心”對待成敗,以“執着心”不懈追求,這是彭忠的科研“三心”,也是他收獲成功果實的關鍵。

審核人:肖爽

版權所有:Copyright © yl7703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1号yl7703永利第四綜合樓

郵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電話:027-87282091

郵政編碼:430070

微信公衆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