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秀學子

當前位置: 首 頁  >  每周人物  >  優秀學子

李龍:道阻且長,行則将至

發布時間:2024-05-10  作者:李龍 彭泰筼 汪楚琪  浏覽次數:

(通訊員:李龍 彭泰筼 汪楚琪)李龍,2023 年第九屆湖北省“長江學子”開拓創新類獲得者,我院動物遺傳育種與繁殖系分子育種專業2016級碩士研究生、基礎獸醫學系獸藥殘留與食品安全專業2019級博士研究生,先後師從李長春教授與彭大鵬教授。曾參與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4項,在國内外知名學術期刊和會議中累計發表高質量文章10篇,其中以獨立第一作者發表5篇中英文文章。曾獲博士研究生國家獎學金、甲等學業獎學金及其他各類校級獎項十餘項。


博觀約取,厚積薄發

當第九屆“長江學子”大學生就業創業人物評選開始時,李龍在學院的鼓勵和推薦下報名參加了此次評選。在得知結果後,他感到開心與激動。“參與此次活動的初衷是希望向全省各大高校的優秀畢業生學習,以檢驗自身水平,從而取長補短。”他說,“能獲此殊榮,不僅是對我碩博階段學習成果的肯定,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責任。今後我将會更加努力,不辜負這份榮譽。”

一分耕耘,一分收獲,衆多榮譽的背後是李龍日複一日的鑽堅研微。回顧自己的科研道路,李龍說:“科研從來不是一帆風順的,實驗失敗是家常便飯。”當遇到實驗結果不盡人意、實驗進度停滞不前,整個人陷入一種不斷重複的死循環時,“我常常會停掉實驗,去打一場球賽或者通過其他方式放松自己,調整好心态之後再去思考實驗問題。”他說,“同時我經常請教學院内比較有經驗的老師,比如彭貴青老師,周紅波老師,張安定老師,金卉老師等等,他們的熱心解答與有效方案給予了我諸多啟發與幫助。我認為,科研切忌一味埋頭苦幹。”

從剛進入實驗室的科研小白,成長為擁有不少學術成果的“長江學子”,李龍不馳于空想,不鹜于虛聲,一步一個腳印,腳踏實地走好科研的每一步。

常學常新,常思常進

在問及研究生期間如何做好學習規劃時,李龍表示,“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彭大鵬教授曾教導他,做事早規劃,遇事不推诿,行事不馬虎。他強調:“在研究生階段,應盡早開始自己的課題,了解相關内容,積極主動地跟着師兄師姐學習相關實驗技巧。”此外,他在分享經驗時提出了三點建議:一是要多看文獻,主動學習,夯實基礎知識,從文獻中學習新的思路與方法;二是要做好實驗記錄,勤做總結,學在前思在後,學中有思,思中有學,才會獲得更多;三是要多與同門或老師交流,“獨學而無友,則孤陋寡聞”,在交流中常能碰撞出不一樣的火花,遇到問題時應多請教有經驗的人,這是解決問題的必勝法寶。

正是李龍的勤于學習、善于思考、勇于請教,讓他不斷成長蛻變,終取得水到渠成的進步與收獲。


初心如磐,笃行緻遠

李龍的七年碩博生涯中,坎坷與榮譽并存。是什麼支撐着他一路走來?是“初心”。

身為一名共産黨員,李龍懷揣赤子之心,擔當時代之責任。他表示:“身為黨員,我将堅定理想信念,不斷提高思想覺悟,積極為國家發展貢獻力量。”疫情期間,他積極宣傳國家的防疫政策,發動身邊的親朋好友接種疫苗,組織課題組的師弟師妹積極配合學校的核酸檢測工作。在宿舍封控隔離時,李龍主動擔任志願者負責人,負責物資轉運、發放及廢棄物處理等艱苦工作,榮獲學校“新冠疫情防控工作優秀志願者”稱号。

身為一名牧醫人,李龍秉承科研之心,為行業發展添磚加瓦。碩士期間,他首次探明了新型長鍊非編碼RNA調控豬肌肉發育的分子機制,為我國種豬遺傳改良、精準育種提供了一定的科學依據。而在攻讀博士研究生學位時,他首次成功開發出特異性識别動物源食品中多類獸藥的優質抗體材料,研制出快速免疫檢測試劑盒和産品,為有效監控食品中的有害殘留提供有力武器。“科研的意義并不在于發表了多少文章,而在于通過科研的系統訓練,培養獨立思考、凝練觀點、解決問題的能力。當面對國家的重大需求時,我們要學以緻用,運用研究成果更好地服務于畜牧獸醫産業,促進産業健康發展,并提升專業上的國際話語權。”他如是說。

成為“榜樣”的進階之路,從來都不曾平坦,一路布滿荊棘與艱險。而李龍憑着一份擔當,一份堅持,一份熱愛,緊跟時代,奮發有為,做勇立潮頭的當代青年,迸發出閃耀的青春色彩!

審核:汪楚琪

版權所有:Copyright © yl7703永利(中国)有限公司官网

地址:湖北省武漢市洪山區獅子山1号yl7703永利第四綜合樓

郵箱:myoffice@mail.hzau.edu.cn

電話:027-87282091

郵政編碼:430070

微信公衆号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