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梅林院士榮獲2024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标兵”稱号(供圖 蔣朝常)
(通訊員 董克)2月28日,全國婦聯在京舉行紀念“三八”國際婦女節暨表彰大會。國務委員、全國婦聯主席谌贻琴出席大會并講話。大會表彰了10名全國三八紅旗手标兵、596名全國三八紅旗手、395個全國三八紅旗集體和599個全國巾帼文明崗。中國工程院院士、我院金梅林教授榮獲2024年度“全國三八紅旗手标兵”稱号。
金梅林院士自京載譽歸來後,3月3日上午,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到辦公室祝賀與慰問,感謝她為學院帶來的崇高榮譽,并提前送上了“三八”婦女節的祝福。

學院班子成員看望慰問載譽歸來的金梅林院士(供圖 孫小美)
附:金梅林院士事迹材料
金梅林,中國農工民主黨黨員,中國工程院院士,yl7703永利教授,動物傳染病學領域專家,她堅定踐行“科技強國”的戰略目标,40餘年來,聚焦流感、豬鍊球菌病等重要人獸共患病和新發突發疫病防控的國家重大需求,破解“卡脖子”技術難題,打破國外壟斷,創制安全、高效疫苗和生物藥物,研發預警監測技術和産品,多項成果實現從0到1的突破。為中國動物生物制品事業發展和獸醫公共衛生安全做出了重要貢獻。
她主持973、863、國家重點研發計劃等多項基礎和應用研究項目,發表SCI論文242篇,其中通訊作者和第一作者在PNAS、Nat Commun等雜志發表論文172篇,連續10年入選愛思唯爾高被引學者,主編著作6部。建立行業和地方标準14項。獲授權國内外發明專利82件,實現28項新獸藥注冊産品(主持13項,參與15項)轉化和産業化,相關技術發明轉讓企業65項/次。面對新發突發疫情威脅,她多次臨危受命,為及時阻斷疫情傳播做出了重要貢獻。取得顯著社會、經濟效益。
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省部級科技獎勵17項,其中湖北省科技一等獎7項。獲全國三八紅旗手、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光華工程科技獎、全國首屆創新争先獎、中國僑界創新成果貢獻獎、全國科技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等榮譽13項。
2023年11月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是湖北省唯一女院士。
一、針對動物流感頻發,系統開展流感病毒與宿主互作機制研究,創建系列“快準廉”檢測技術,自主研發出中國首個豬流感疫苗,打破了國外壟斷
流感病毒可跨宿主傳播,她從豬、禽及野鳥中發現13種亞型流感病毒變異株,揭示其遺傳演化規律。闡明宿主因子調控流感病毒複制、緻病與免疫的分子機制,流感研究發表SCI論文108篇,在免疫與微生物學領域具世界影響力。
針對動物流感快速檢測制劑匮乏問題,她精準發掘針對禽、候鳥、豬源流感病毒基因分型靶标,篩選特異性抗原表位,研制100多株單克隆抗體,開發出适合不同需求的檢測試劑盒21種,打破國外壟斷,創建快檢試劑盒填補了國内空白。率先創制禽流感病毒膠體金試紙條、乳膠凝集和ELISA試劑盒,獲3項新獸藥注冊證書。檢測試紙條5分鐘内出結果(快),比國外産品靈敏度高16倍(準),市價僅為國外産品1/10(廉),被列入國家指定防控産品名錄,為關口前移、早期預警提供了國家重點新産品。
2009-甲型H1N1流感病毒肆虐全球,該病原是由豬流感病毒演變而來,“人-豬-人” 跨種循環傳播風險極大。她率先分離本土毒株,突破抗原産量低的難題,研制國内首個豬流感疫苗,可對豬流感H1N1/H1N2、甲型H1N1提供交叉保護,具廣譜免疫功效。疫苗與診斷制劑獲國家新獸藥注冊證書2項,為防控豬流感、阻斷病毒向人傳播提供有力工具。研發了豬支原體肺炎-豬流感二聯滅活疫苗,可同時預防豬呼吸道兩大傳染病感染。
提出構築腸道免疫屏障應對動物流感病毒變異的難題,發掘腸道微生物與流感病毒互作效應分子,開發可與飼料混合添加的廣譜抗流感生物制劑,為應對動物流感病毒提供防控新策略。獲國際發明專利2項。
動物流感研究成果獲新獸藥注冊證書5項,建立湖北省地方标準7項。試劑盒入選科技部“十五”重大成果,應用于埃及、泰國等國家應急防控。應英國、法國邀請報告流感防控中國經驗,具有國際影響力。主要成果獲2011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一)。
二、面對全球危害最嚴重的豬鍊球菌病和副豬嗜血杆菌病的威脅,創制系列疫苗,豬鍊球菌病-副豬嗜血杆菌病二聯亞單位疫苗國際領先,破解多病原混合感染防控技術難題。走出一條動物細菌病疫苗領域原始創新的道路
通過持續監測,明确了豬鍊球菌流行血清型以2型為主,7、9型呈上升趨勢;針對病原菌血清型衆多、耐藥嚴重的問題,原創性挖掘出全新的豬鍊球菌、副豬嗜血杆菌免疫原性蛋白,對流行血清型具有廣譜交叉保護,突破細菌抗原高密度培養瓶頸,攻克蛋白抗原産量低的難題,實現蛋白高效表達,國際首創豬鍊球菌病-副豬嗜血杆菌病二聯亞單位疫苗,摒棄無效成分,安全高效,獲國家一類新獸藥注冊證書。另外,針對混合感染問題,研制出豬鍊球菌病三價滅活疫苗、豬鍊球菌病-副豬嗜血杆菌病二聯滅活疫苗,一針免疫可防多病原感染。
建立高效精準的pAgo基因編輯系統,解決細菌基因工程疫苗菌株構建遺傳操作國際性難題。率先應用反向疫苗學策略研發動物細菌病疫苗,入選2019中國農業農村部重大科技新成果。創新疫苗獲新獸藥注冊證書6項,豬細菌病疫苗創新研發居世界前列。豬鍊球菌病系列疫苗批簽發量占同類産品的73.8%,居全國首位。主要成果獲2016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一)。
三、針對新發突發疫病威脅,勇擔多項國家應急攻關任務,研發系列生物防控産品,實現從零到一的突破,應急防控成效顯著
豬痢疾傳入我國曾一度流行甚廣,針對該病原嚴格厭氧不易分離的難題,她創新培養系統,研究系列免疫診斷技術,結合藥物淨化策略,有效遏制了該病流行,獲“六五”期間省部級科技進步獎2項。為控制豬丹毒“老病再發”,發掘廣譜免疫保護蛋白,研制豬丹毒亞單位疫苗,可提供80%以上免疫保護。
2018年非洲豬瘟入侵我國,經濟損失巨大。她率先利用液态芯片、熒光微球等技術研制非洲豬瘟診斷制劑7項,其中核酸檢測試劑盒獲批注冊在全國推廣應用,為阻斷病毒傳播提供了強有力的工具。發掘天然産物中抗非洲豬瘟病毒的功能分子,并研制出生物制劑,與日糧複配應用,防瘟增效作用顯著。獲授權發明專利7項、中國獸醫協會獸醫新技術獎等行業獎2項。
新冠肺炎疫情突發,她臨危受命,擔任湖北省新冠肺炎應急攻關專家,多次參與咨詢及研判。率先對13種動物進行風險排查,明确豬禽不感染新冠病毒,為豬禽養殖與保供作出重要貢獻。首次解析病毒轉錄調節序列互作的三維結構功能;闡明線粒體自噬機制。其中2篇研究論文入選ESI高被引。她作為傳染病研究領域專家在WHO—中國聯合調研時做科學報告,增強了我國的國際話語權。獲全國科技系統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先進個人。
四、創建“基礎研究、技術創新、産品開發”三位一體平台,發展新質生産力。建成國際一流的成果轉化平台,多項成果實現轉化并全國推廣應用,社會經濟效益顯著
她着力構建“産學研用”技術創新體系,作為技術負責人建設高技術示範工程GMP産業化及成果孵化平台, 主導28項生物制品規模化關鍵技術創新,成功實現成果轉化和産業化,打通成果轉化“最後十公裡”。2001年豬僞狂犬病研究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排二)以來,平台開發的豬僞狂犬系列疫苗市場份額近5年連續排位全國第一;自主研發多項豬用疫苗推廣量全國第一。她研究的相關技術和産品轉讓65項/次,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推廣應用,極大提高了養殖效益。
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後,她不斷進取開辟新賽道,研究系列“可口服疫苗”,運用AI設計策略發掘天然産物及藥物新靶點,突破基因編輯微生物底盤,生物合成效應分子,研發疫病防控新産品6項,為養殖業提供“安全有效、價廉物優、操作便捷”的技術策略,助推行業科技進步,促進産業高質量發展。
金梅林愛黨愛國、勤勉專注,培養出國家傑青、長江學者、産業體系崗位科學家等青年人才。她以實際行動踐行科學家的責任擔當。當前,我國正處在繼往開來的重要曆史時期,她堅守科技創新最前沿,為人才培養、産業服務、鄉村振興、健康中國做出新的貢獻,為加快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不懈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