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訊員:張藝璠 楊程龍 汪楚琪)井岡山,以星火燎原之勢點燃了紅色革命,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為響應黨史學習号召,喜迎黨的二十大,弘揚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動科動醫學院“探訪紅色搖籃,傳承紅色基因”研究生社會實踐隊在楊程龍老師的帶領下,于7月27日赴井岡山開展黨史學習暑期社會實踐活動,深入學習井岡山精神,汲取紅色營養、淬煉紅色品格、赓續紅色精神。
瞻仰烈士陵園堅定崇高信仰
懷着崇敬之心,實踐隊員們來到了井岡山革命烈士陵園。走進瞻仰大廳,毛澤東同志題寫的“死難烈士萬歲”六個大字映入眼簾。沿着陳列室,隊員們追憶着井岡山革命先烈英勇抗敵、頑強鬥争的感人事迹。面對井岡山革命烈士紀念碑,隊員們肅然起敬,穿越近百年的風雨曆程,在這裡與革命烈士進行了一場時空對話。習近平總書記曾說過,井岡山時期留給我們最為寶貴的财富,就是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堅定執着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群衆求勝利”。此刻,隊員們将井岡山精神銘刻于心底,感受着革命先烈無懼生死,“抛頭顱灑熱血,甘為革命寫春秋”的英勇氣概。随後,隊員們于宣誓大廳,面對黨旗重溫入黨誓詞。牢記于心的宣誓詞在大廳中回蕩,信仰愈發堅定,紅色基因在這一刻熱血滾燙。
參觀革命博物館憶紅色峥嵘歲月
一座山,輝映曆史;一種精神,照耀未來。實踐隊員們走進井岡山革命博物館,聽講解員講述革命故事。中國共産黨在井岡山會師後開辟“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革命道路,創建中國第一個農村革命根據地,一個個感人至深的紅色故事再現于眼前。博物館大廳正中央是一副井岡山的實景圖畫,畫裡高山險峻,巍峨挺拔,隊員們駐足觀畫,仿佛穿越到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井岡山鬥争時期的艱難歲月。在這一座座險山中,革命軍發動了黃洋界保衛戰,用一根根扁擔挑了足足30萬斤重的糧食,走出“挑糧小道”。革命先烈們用扁擔挑的不僅是糧食,也是新中國的未來。隊員們走過一張張老舊的照片、一件件泛黃的文書、一幅幅珍貴的墨寶真迹,無不在訴說着中國共産黨那段可歌可泣的曆史,講述着共産黨人艱苦卓絕、浴血奮戰的鬥争經曆。
探訪革命舊址傳承紅色基因
黃洋界壁立千仞,雲霧缭繞,實踐隊員們在此處深刻體會到了黃洋界保衛戰的作戰艱辛。講解員的動情講述使革命先烈們英勇風姿重現,隊員們仿佛身處于戰火紛飛的年代,體會到中國革命的艱難曲折。而黃洋界保衛戰的故事也被當地居民所熟知,這一段紅色曆史,不會随着時間洪流而泯滅,後人為先驅們留下的熱淚永不會幹涸。随後,隊員們探訪了茨坪毛澤東同志舊居。在這裡,毛澤東同志領導井岡山軍民度過了艱難的歲月。在僅僅一根燈芯的微弱燈光下,毛澤東同志起草了《井岡山的鬥争》,闡明了“工農武裝割據”的光輝思想,指明了中國革命的前進方向。在故居,隊員們依稀看到了毛澤東同志伏案工作的身影,他一邊開展武裝鬥争,一邊進行紅色政權理論研究工作。毛澤東同志說過,艱苦奮鬥的精神不要丢了,井岡山的革命精神不要丢了。井岡山精神既是對當年井岡山革命的高度總結,又是對當今黨領導下的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基本标準。在艱苦環境中,中國共産黨人點燃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星星之火,也點亮了“堅定執着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群衆求勝利”的精神之光。
井岡山之行,給實踐隊員們上了一堂生動的黨課,使隊員們受到了一次深刻的黨性和革命傳統教育。隊員們對中國革命的艱難曆程開始有了更為全面的了解,充分認識到新時期繼承和發揚井岡山精神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思想的光芒,照亮一個民族走向複興的征程,産生影響世界的力量。黨史學習教育使實踐隊員們在此行中,接受到了一次觸及心靈的思想與精神的洗禮,堅定理想信念,珍惜當下繁榮。
百年風雨過,井岡山舊貌變新顔,但共産主義戰士的腳步永不停歇,井岡山精神永垂不朽!作為新時代青年的我們,應當弘揚跨越時空的井岡山精神,回應先輩們的呼喚,繼承和發揚老一輩無産階級革命家為了理想信念而“抛頭顱,撒熱血,艱苦奮鬥,無私奉獻”的精神、敢于開拓創新的勇氣,赓續紅色血脈,讓井岡山精神放射出新的時代光芒!
(審核人:汪楚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