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更新教育觀念,明确培養目标,體現專業特色
進入21世紀,社會對高等農業教育人才的培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然而目前我國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專業教育存在着一些與之不相适應的方面,如專業教育目标不夠明确,教學内容陳舊,缺乏自我發展的機制和動力等。要使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專業在21世紀适應國内外畜牧業發展和學生就業的要求,必須改變傳統的教育觀念、重新構建課程體系、更新教學内容,明确培養目标,體現專業特色。在培養人才過程中,我們努力做到3個符合,一是要與學校的發展目标定位相符合;二是要與“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相符合;三是要與專業的特色相符合。一直以來,我國的教育目标重點定位于 “對口對崗”的人才培養目标,這種專業劃分過細的教育方式已越來越不适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正是在這一大背景下,我院在廣大教職工中開展了轉變教育觀念、深化教育改革的大讨論,并在總結教育思想成果的基礎上明确了我院專業人才培養目标是培養“寬口徑、厚基礎、重實踐、強能力”的複合型人才。研究制定了 “ 三層次六模塊”,即基礎課+專業基礎課、專業課+專業技能、綜合素質+科研能力的人才培養模式。在此模式中,依據複合型人才的培養目标,加強了自然科學、人文社會科學及外語、計算機等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技能的教學和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并将該專業與全校其他專業的公共課打通,淡化專業,增強學生的社會适應能力。同時擴大選修課的種類和數量,增設前瞻性課程。五年來的實踐證明,該培養模式顯著提高了動物醫學專業學生的理論水平、實驗能力和學生的畢業論文、畢業實習的質量以及學生的臨床操作技能,而且調查發現,通過教學内容和課程體系的改革與實踐,拓展了課堂教學内容,增強了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提高了人才培養質量,鍛煉了學生的适應能力,學生就業後,深受用人單位好評。
二.重視教學基地建設,注重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
我院曆來重視教學基地建設,注重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精神。動物科學和動物醫學專業是一門專業理論性較強,同時更注重實踐動手能力和臨床應用能力的學科,因此我院非常重視教學實習,建有多個教學實習基地。
動物科學專業現有4個校内教學實習基地,分别是:yl7703永利飼料研究所、華農預混合飼料添加劑廠、華農實驗雞場和農業部種豬質量監督檢驗測試中心(武漢)。另外還有7個校外教學實習基地,如湖北省畜牧科研所豬場、湖北省嘉魚縣牌洲灣養鴿場、荊門南亞企業(集團)有限公司、武漢市東西湖綠健畜牧科學研究有限公司、金水閘養禽廠、金水閘種豬場、湖北省農科院種禽孵化中心。動物醫學專業現有2個校内教學實習基地,即獸醫院和教學實驗動物中心,5個省内教學實習基地,即湖北省九峰野生動物園、漢口明星寵物醫院、武昌水果湖寵物醫院、武漢市動物園、武漢市新洲區畜牧局;6個省外教學實習基地,全部分布于河南省,即南陽市畜牧獸醫院、趙河鎮獸醫院、汝南市獸醫院、漯河市獸醫院、西平縣獸醫院和駐馬店市獸醫防疫站。20年來,我院從無間斷地堅持到河南省基層獸醫院以及其他校外實習點實習,并且實習全程至少有一名指導教師與實習學生同吃同住,解決學生學習和生活上的問題。通過上述措施,培養了學生的實踐動手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對學生了解動物生産和動物疫病的最新動态,加強理論與實際應用之間的聯系,補充課堂教學的不足都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從近些年畢業生的實習情況看,學生普遍反映實習收獲大,效果好,用人單位對我院畢業生也非常滿意,每年畢業生供不應求,供需比為1:6。
三、教學科研互促共進
以熊遠著和陳煥春兩位院士為核心的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師資隊伍既是教學的主力軍,又是科研骨幹。他們在教學中引入科研的最新進展和成果,向學生傳授最新研究方法和技術,在科研中發揮教學上傳幫帶的優良傳統,吸納優秀學生加入科研團隊,銳意創新,形成了科研促教學,教學推科研,教學科研互促共進的可喜局面。
(1)凝練了一支學術和教學團隊
陳煥春院士領銜的“農業動植物病蟲害防治的微生物研究”團隊獲“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優秀創新團隊”,所領銜的“預防獸醫學科”被評為“湖北省高等學校有突出成就的創新學科”。趙書紅教授、熊遠著院士領銜的“豬基因組研究與遺傳改良”團隊被評為“湖北省自然科學基金創新團隊”。
以熊遠著院士為首的動物科技創新團隊多年來緻力于動物種質改良與創新、重大畜牧生産技術攻關以及前沿技術的實際應用,培育出我國高瘦肉率新品種“湖北白豬”(簡稱“一頭豬”)及其品系,獲得了以其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獎勵。在2002-2004年全國一級學科整體水平評估中,畜牧學列第二。
陳煥春院士領銜的創新團隊針對嚴重危害我國養殖業的重大動物傳染病及人畜共患傳染病,開展了病原學與流行病學、分子生物學、基因組學、蛋白質組學與緻病免疫機理研究,研制與開發新型疫苗與診斷試劑,獲得了以“豬僞狂犬病油乳劑滅活疫苗” (簡稱“一支苗”)為代表的一批标志性科研成果和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等多項獎勵。
(2)建設了一批優質的科研基地,并将其轉化為本科教學資源
如國家家畜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北省動物疫苗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部級重點實驗室以及豬場、動物生物制品中試車間等基地為本科生生産實習、科研訓練和畢業實習創造了良好的條件。近3年來,每年約有300人次到校内基地,特别是科研實驗室,參加畢業實習或科研訓練或創新項目研究。樂敏、張亞林同學的科技作品《豬繁殖與呼吸綜合症病毒(PRRSV)orf5和orf7雙基因的克隆表達及其rNE-ELISA診斷方法的建立》獲湖北省第五屆“挑戰杯” 特等獎。
(3)獲得的技術成果用于教學,增添了新的課程,豐富了教學内容,提升了動物科學、動物醫學專業水平
在充裕的科研經費支持下,我院一直重視以科研促教學。一方面在教學過程中更新教學内容,建立了一些新的實驗,另一方面在理論教學中大量引入實驗室的科研結果作為生動例子。學院獸醫病理研究室通過對雞葡萄球菌的分離、鑒定,充分了解其生化特性的基礎上,以雞葡萄球菌為标準實驗材料用于微生物生化鑒定實驗;在瘦肉型豬屠宰标準制定方面,首先是用現有的屠宰标準指導學生實驗,同時充分利用學生在屠宰過程中的實際數據補充和豐富現有的屠宰标準;在動物疾病診斷方面,我院預防獸醫系将建立的豬僞狂犬乳膠凝集試驗、傳染性法氏囊的ELISA檢測方法已廣泛應用于本科教學;動物遺傳育種系借助科研平台動物分子生物學與育種實驗室,先後将細胞培養技術、引物原位合成技術、二價體帶型分析技術等研究技術和成果引入本科教學過程,如将豬的二價體高分辨G帶制備和核型分析技術為基礎開設了豬的核型分析實驗、以遺傳多樣性研究為基礎開設了獅子山動物多樣性觀察的實驗,以細胞研究國家級課題為基礎開設了外周血培養與觀察實驗。
四. 開門辦學,産、學、研緊密結合,畢業生綜合素質高
(1)引入20餘家知名企業,參與學院人才培養
通過舉辦企業家論壇、頒發企業獎學金、定期舉辦企業文化講座和實踐應用能力訓練等形式,着力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與能力。
從1994年武漢正大公司第一項獎學金在學院設立以來,目前已經有22家飼料加工和大型畜禽養殖企業圠我院設竃獎學金、獎教金,每年總額超過20萬元。為了更加充分利用這些資源,學院每年都舉行盛大的獎學金頒獎大會并邀請企業家來校作專題報告,到目前為止,我院已成功舉辦了5屆“企業家講壇”,從企業和企業家的角度為大學生的成扅傳經送寶。同時通過定期舉辦企業文化講座或能力培訓班等形式,對培養大學生非智力方面的能力,提高人才培養的綜合素質起到了積極作用。
(2)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産業科技服務平台
此外,學院利用自身科技優勢,将科技服務與産業開發相結合,積極投身社會主義經濟建設,多年來一直堅持每年上半年召開“全國規模化養豬疫病控制與淨化研讨會”,暑期召開“中國奶協奶牛繁殖技術研讨會”,下半年招開“湖北省種豬拍賣展銷會”,以及不定期舉辦“畜牧生産系列實用技術短訓班”等形式,向來自全國各地的養殖界人士介紹養殖場經營管理、飼養繁殖、疾病防治、培育優良種畜等方面的高新技術,交流國内外養殖業發展的新動态,總結成功經驗、推介新技術、新工藝和新産品,為社會提供優質的科技服務。
(3)學生綜合素質高
西部志願者——趙福兵
學院近三年(2002-2005)的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呈逐年上升趨勢,分别為96.33%,98.17%和98.93%。為了了解畢業生的質量,我院通過走訪、信函、電話、網絡等方式向行業内知名企事業用人單位如山東六合集團、湖南唐人神集團、上海新農飼料有限公司、湖北省畜牧局等我院的畢業生進行跟蹤調查。從用人單位反饋信息來看:我們的畢業生能認識到自己所學專業與工作環境的關系,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踏實肯幹,有較強的口頭表達能力和創新精神,思想素質和職業道德素質好,适應崗位工作能力較強,具有良好的敬業精神和團結合作精神。表明我院畢業生具有堅實的理論基礎和很強的适應能力,綜合素質高,符合用人單位對人才的培養要求。優秀青年志願者趙福兵,2004年7月以優異成績畢業于yl7703永利動物醫學專業後,參加了由團中央組織的“大學生志願服務西部計劃”活動。2005年4月底,病逝于恩施州建始縣業州鎮七裡坪中學支教講台上,年僅22歲。共青團湖北省委追授趙福兵“湖北省優秀青年志願者”稱号。還有一批在不同崗位上取得豐碩業績的專家、學者及知名企業家,他們的代表有:
熊遠著:中國工程院院士,yl7703永利教授
陳煥春:中國工程院院士,華中農大教授、副校長
曾昭邦: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教授
傅振芳:美國左治亞州立大學教授
童光志:中國農科院哈獸所副所長、研究員
獸醫生物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
楊瑞生 :上海新農飼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陳俊海:深圳成農集團董事長
…… 。